平型关后的大规模伏击战,战斗打响前,有人突然发现了这个漏洞
(电影《杨成武强攻东团堡》)
杨成武在冯家沟设伏,准备伏击日军辎重队。一营布置完伏击阵地后,三连连长宋玉琳气鼓鼓地找上门来。一营一共四个连,三个连都安排了活,只有三连被留到后山做了预备队。三连是比较能打的,腰部阻击战时,正是这个连掐住制高点,对隘口日军进行了侧击和压制。该连的一名班长在全身负伤多处的情况下,把伤亡战友的弹药全部收集到自己身边,坚持着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才昏迷过去。
三连正因为最能打,所以也伤得最重,除人员损失过半外,枪支弹药消耗极多,全连仅剩下几把完好的刺刀。杨成武和曾保堂让三连做预备队,隐蔽待命,既是考虑作战效果,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该连的实力。
宋玉琳的想法却又不一样。死伤了人,就要报仇雪恨,缺少了枪支弹药,就要趁此机会多缴获一些,如果不让上阵,则一切白搭,到时候别说吃肉,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。他反复向杨成武争取:“干吗不让我们上?我们能打!”
不管怎么说,杨、曾都把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。宋玉琳绷着脸走了,但并没走远。在独自到山头转悠了一会儿后,竟然让他发现了一营在伏击部署上的漏洞。
(电影《杨成武强攻东团堡》)
曾保堂所布的是一个口袋阵形,即在公路两边各放一个连,另外在路旁山坡再控一个连,南北纵深有限。宋玉琳就此想到:“要是埋伏圈里的日军不顾死活地往南冲,最后让他们穿透口袋底部,逃之夭夭怎么办?”
宋玉琳立即大步赶回,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杨成武和曾保堂,并且建议让三连到口袋底部,以便在必要时堵住日军,增加伏击成功的保险系数。
听完宋玉琳的一席话,杨成武不由对之刮目相看。一个战将有着强烈的求战欲望已经很难得,如果他还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一场战斗,便称得上有勇有谋,那他的发展前途就大了,值得好好培养。
杨、曾都觉得宋玉琳言之有理,遂让他自己到口袋底部去选一块阵地。宋玉琳答应一声,喜孜孜地转身走了。
(电影《杨成武强攻东团堡》)
黎明时分,潮湿的山野挥发出水气,形成一片淡淡的晨雾。独立团在冯家沟严整以待,轻重机枪子弹上膛,手榴弹也敞开了盖,可是两三个小时过去了,观察哨仍未发来敌情信号。战士们小声议论起来,杨成武赶紧让干部分头做工作:“谁也不要急!”
其实他自己心里最着急,因为按照常规,日军辎重队大清早从广灵出发,现在应该到了。难道日军真的取消了行程?太不够意思了。
随着太阳升起,晨雾慢慢散去,终于,杨成武接到观察哨的信号:发现敌人!
大家都笑了,有人还兴奋地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。随即,官兵们蹑手蹑脚地进入射击位置,每个人都十分兴奋,连大气都不敢出——眼看鱼即将上钩,就怕一着不慎,晃动了鱼杆,导致鱼儿溜掉。
(电影《杨成武强攻东团堡》)
宋玉琳冯家沟日军杨成武保堂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